WFU

2023年8月8日 星期二

「你想結婚但也害怕結婚嗎?我們一起了解恐婚為何」(林映廷臨床心理師)

者:林映廷臨床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婚姻在許多電影和童話故事裡,被包裝成通往幸福的道路。穿著白紗的美麗女主角與穿著西裝的帥氣男主角,在眾人的祝福下,開始了幸福快樂的新生活。有些人也從小期待著結婚,視結婚日為永恆幸福的一天。
⠀ 
很有趣的是,在Holms和Rahe兩位學者的研究顯示,在43個我們一生會經歷的悲歡離合事件中,「#結婚」的壓力積分,居然 #高達第七名。
三十多歲的個案A告訴我,她男友向她求婚了好幾次,他們感情穩定,但是每次真的要去登記時,就感覺被強大的恐懼包圍,甚至到了恐慌的程度,想逃開任何有關婚姻的人事物和地點。

美麗白紗的背後,到底藏著什麼讓人恐懼的東西,我們又該如何覺察和梳理恐懼,促進改變與行動呢?









這些恐懼和焦慮可能來自:
#1結婚與不結婚的選擇都令人焦慮,因為都有必須承擔的責任。
焦慮的背後是未知,將擔心具體化,一一列出,並區分可解決與不可解決的部分,嘗試解決和找人討論,增加自我控制感。
#2從未釐清自己的婚姻價值觀,而產生行為、想法和感受不一致的矛盾感。(例如:準備要結婚,但是常有悔婚想法和不安的感覺)
「我30歲了,就該結婚了。爸媽知道我的決定後,覺得蠻開心的,那就做吧。但籌備婚禮的時候,我常常覺得很不安,因為除了讓我父母安心和開心,我並不清楚我為什麼會想結婚….有時候會想,是不是可以不要結了,也會懷疑自己真的適合婚姻嗎,好像結這個婚,只是讓我父母不再擔心我。」
有些人適婚年齡到了,希望符合父母和社會期待而結婚,忽略自己對於婚姻的想法和感受。當沒有面對這些感受時,反而讓自己處在未知的焦慮裡,讓焦慮和恐懼越滾越大。
#3你對於婚姻可能有一些災難性想法,可能與原生家庭或是過去戀愛經驗有關。
重新梳理那些經驗後,或許你可以意識到「#你父母的婚姻不等於你的婚姻」,你不需要重複他們的模式,你可以選擇適合的對象並過想要的生活。
你也可以意識到,過去的戀愛經驗,或許在你身上留下一些猜忌與懷疑的感受,讓你對於走入婚姻感到不確定。當你能夠留意並斷開這些干擾的想法,就可以好好跟現在的對象相處,並清晰地做下一步決定。
改變的第一步,是有能力覺察,看見自己在哪裡卡住了,為什麼卡住,才能找到對的方法繼續往前走。

婚姻只是生活型態的選擇,選擇結婚與否都沒有對錯,甚至生命的選擇是很多元的,不只是婚姻框架下的二元選擇而已。但我們都需要透過深度的探索自己,才能有意識地做選擇,並擁有滿意的人生。
#個案資訊經過部分改編以保護當事人




童伴與您一起作伴


童伴心理治療所預約表單
line@ ID : @mate.tpsy
電話 02-2755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