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3年7月31日 星期一

不讓腦中的擔憂,決定你的命運(張瑋庭諮商心理師)

者:張瑋庭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嘉文是一位認真且個性溫和的新進職員。近期,他剛步入新的工作環境,卻遭遇了讓他頭疼不已的主管。儘管他目前已經入職半年,但他對於工作的適應程度卻遠低於預期,主因就是主管的工作分配不均,使得工作量過重,這使得他對工作的熱情日漸降低,甚至影響到他的睡眠品質。嘉文並不想輕易離職,他希望能夠堅持,儘管現在的狀況讓他相當痛苦。他期待自己能夠在這一段期間學習並成長,並嘗試找出面對困難的解決之道。







2023年7月29日 星期六

「他不是不小心的,他是故意的」(楊格諮商心理師)

者:楊格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


在工作的時候常常會聽到家長跟照顧者提出這些問題 像是 1.為什麼我說不要做這件事的時候,孩子越會故意去做? 2.講都講不聽耶這個小孩! 3.孩子到底為什麼常常出現失控的表現啊? 等等講都講不完的例子 在這些問題中我發現到了幾個共同但不僅限的特點 1.測試行為 2.相反行為 3.吸引需求







《管理重要性而非時間,別讓瑣事牽絆你》(廖瑋琳諮商心理師)

者:廖瑋琳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時間都去哪兒了?
你常常覺得自己在浪費時間嗎?
想要更有效率的做好時間管理嗎?
不防檢視一下自己都把時間花在哪些事情上了!








【談父母的自我照顧-先安頓好自己,才能照顧好他人】(江哲杭諮商心理師)

者:江哲杭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小美是個堅強的媽媽,面對自己的孩子 總是無微不至、細心呵護著 深怕自己少做了什麼,就耽誤了孩子的發展 所以即使再累、再辛苦,還是咬著牙,努力撐下去 作為貼心的太太,她深知老公工作辛苦 不希望家務成為他身上的負擔 於是選擇一個人承擔起整個家的全部 煮飯、洗衣服、準備孩子上學的東西… 日日夜夜、不辭辛勞地忙碌著😷 小美的孩子非常好動,常常在校與同學打鬧時 不小心弄傷同學,所以小美常接到老師的電話 只好和公司請假,到學校去協助處理和道歉😔 這樣不停地奔波與忙碌 也讓她越來越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經常對心愛的家人生氣,或是獨自掉淚 如果你問她,為什麼要這麼做,她可能會這麼說: 「他們都很辛苦,我還可以,所以我來做就好💪」 簡單的一句話,卻乘載著無數的壓力與眼淚 著實令人不捨,也鮮少人真的能看見那堅強 直到某一天,她倒下了,出現在醫院的某個病床上 嘴裡還喃喃自語著:「我怎麼在這裡,我要趕快回去才行…」









關於「冷靜角」(陳姿廷心理師)

者:陳姿廷臨床心理師粉絲專業部落格


今天來談談耳熟能詳的「冷靜角」

冷靜角最主要的目的是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恢復情緒。但我們常常再使用冷靜角的時候,卻錯把冷靜角貼上了「懲罰」的標籤,冷靜其實不是要讓孩子感覺到害怕、孤單,而是要讓刺激情緒的因素減少、讓孩子感覺到安適自在。孩子只有在情緒冷靜下來後,才有機會和你溝通和討論;在情緒高張的時候,通常只能左耳進右耳出啦!

在冷靜的過程中,我們要盡量不干擾、不介入、不責備、不提問,讓孩子能夠試著調整情緒;與此同時我們可以說說孩子的心情「媽媽知道你很難過,但你現在哭的好傷心/好生氣,你需要先冷靜一下,我會在旁邊陪你。」跟孩子說明,能讓孩子知道自己不是被懲罰、也不是不被愛了。







心理治療的幫助(林品如臨床心理師)

者:林品如臨床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如果你最近覺得人生遇到了一些困難、壓力無論是感情議題、親子互動、生涯困擾等,也許可以參考一下以下的經驗。

A是位很認真、積極的人,平時遇到挫折,都會藉由告訴自己,忍一下就沒事了,或是告訴自己要知足,當時大部分的時候只要這樣做,心情就沒事了。然而這樣的方法,有一天卻開始失靈了,漸漸發現不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及狀態,反而因此被影響,開始長時間情緒低落、容易生氣、精神不好而與自己的朋友、生活圈保持著距離。

A發現自己的狀態並不對勁,帶著一些擔心及害怕,主動嘗試心理治療。A在心理師的陪伴之下,開始一系列的探索,覺察情緒、感受,探究這些不如意、憤怒、低落是從何而來,反思過往的經歷。

A發現過往可以讓自己成功的行為模式,隨著自己的升遷、生活環境的改變,以往習慣的模式似乎變成了絆腳石,當A發現這一點時,開始練習做出不一樣的思考及行為模式。維持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後,A漸漸不再被情緒支配,不再被過往的經驗束縛,學會做出自己的選擇,也更接納自己所做的每一個決定。








【愛與被愛的能力-關係中的不安全感】(徐菀庭諮商心理師)

者:徐菀庭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剛開始跟他在一起的時候是因為他對我很好,可是時間久了,我越來越覺得他沒有像以前那樣把我放在第一位了,我覺得好焦慮、越想緊抓著他我們就越吵架⋯⋯」

「以前的我從來都不會這樣,我做什麼事情都可以好好的,大家都說我很獨立。我才發現原來我這麼依賴他,其實覺得有點害怕,也對這樣脆弱的自己感到很生氣⋯⋯」






孩子說謊怎麼辦?聊聊教養應對策略(陳莉婷諮商心理師)

者:陳莉婷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親愛的家長們,
想像一下,你的童年時光是否也充滿了小小謊言?沒錯,說謊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很正常的一部分。

然而,隨著我們逐漸長大,我們會明白誠實與可信是多麼重要,並開始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但這個過程需要我們大人的引導。

當我們教育孩子時,如何保護他們的自尊,同時又顧及關係中的信任,這是處理孩子說謊行為的挑戰。以下是一些方法與您分享,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善用「驕傲」(廖鈺琪臨床心理師)

者:廖鈺琪臨床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你聽到「驕傲」的時候,會有什麼感覺呢?
驕傲是不好的、驕傲很討人厭、不能成為驕傲的人…

驕傲這個情緒,在東方社會中,往往是比較不被推崇的心情。
我們總是被教導要謙虛、要低調。






你能「善意解讀」伴侶的話語嗎?(邱意婷心理師)

者:邱意婷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在諮商工作時,以及我和自己的關係裡常常看到,伴侶在面臨爭吵時,最有可能化解衝突的一個重要因素。

工作時,我聽到大部分的人在抱怨另一半是如何挑剔或指責自己的不是,但當我邀請他換一個角度去想,伴侶有沒有可能是另一個意思呢?

但我常聽到的回答是:「我沒辦法這樣想,因為他就是故意這樣。」或是肢體語言上的拒絕或否定(很常見到翻白眼的反應)





2023年7月15日 星期六

你常常和孩子有溝無通嗎?關於溝通技巧大哉問(陳莉婷諮商心理師)

者:陳莉婷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來聊聊如何與孩子建立溫暖溝通的小訣竅吧!🗣️✨

在家庭中,溝通是營造親子關係的關鍵!想知道如何與孩子建立更好的溝通嗎?這裡有一些有效的技巧想與你分享,讓你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更加融洽:


2023年7月11日 星期二

陪孩子重新長大(楊尚芳諮商心理師)

   者:楊尚芳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這個暑假,社會悲慟事件如熱浪般層層襲來,使我特別珍惜與孩子們工作的時光。 為了與新新世代連結,我開始留意韓團、皮卡丘、少女動漫、威漫人物…等化外物種。無論主被動,我被孩子們一直推著不斷開光、進化、升級,算是另類甜蜜負擔。 考量來談小個案的議題、年齡、性別、氣質…我會設計不同的破冰活動與他們建立關係,好陪伴他們走一小段成長路。





愛的溝通:智鈞與他的女友的電影選擇之爭(張瑋庭諮商心理師)

者:張瑋庭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智鈞與他的女友最近因為看電影的問題吵了起來。


智鈞說:「每次要看電影,她總是不會提出自己的想法,說什麼都可以。等我選了一部電影後,她又說不喜歡那部電影,要我再換。這不只浪費我們的時間,還讓我覺得她非常難以取悅。」


我回應:「看起來你希望她可以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每次都讓你做決定,然後還要面對她的不滿。」


智鈞繼續說:「對,就是這樣。我感覺她就像是在考驗我,看我是否能選出她喜歡的電影。可是她卻從不說自己喜歡什麼。我覺得很累,不知道該如何滿足她。」





【高敏感自我照顧系列文章2: 當一堆資訊到來時,深呼吸吐氣安靜下來重新梳理】(黃亮慈諮商心理師)

    者:黃亮慈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嗨親愛的你好呀!最近你過得好嗎?
最近天氣好熱,也鄰近一年的中間,
有許多事情也開始有些轉變、
事情也逐漸開始到盤點的狀態,
當很多事情一同到來時,
你的狀態與心情如何呢?

如果你是高敏感族群的人,
可能會覺得每天都有很多很多資訊要消化吧?
如果一次要處理很多事情,
會有一種 #不知道從何開始的不知所措 ?

有這樣的狀態都是正常的喔!
因為高敏感族群的人能 #感受到事情細微的重點 ,
所以對於資訊的吸收量其實會很大量,
甚至還會到直達內心深處,
因此外界獲取的資訊容易超載,
尤其是有陌生人在場的時候,
腦容量可能更快就滿了。






面對高敏兒請先給預告 (江哲杭諮商心理師)

     者:江哲杭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常常聽到家長間會互相分享,「我家有個天使寶寶,不吵不鬧,真的是來報恩的」;但也有些會說,「我家那隻真是惡魔寶寶,長得很天使,但哭鬧起來真的好可怕,心好累……😞」

為什麼會有這些差別呢?原因就在於每個孩子的天生氣質並不同,有些特別好帶,有些卻特別難帶,而這不是我們能決定的。我們能做的,只能去好好理解他們,提供適當的引導,讓他們更能去表達自己的感受,適應多變的世界。


🔹有些高敏感、容易焦慮的孩子,對於環境變化的刺激感受較強烈,通常情緒反應強度也會表現的比較大;像是透過不停尖叫、嘶吼、哭泣,或是完全僵住不動來回應,一時半會也停不下來,也較難與照顧者分離。當遇到孩子這種反應時,經常會打破我們平靜的心,變得焦躁不安,試圖讓她的情緒趕緊停下來,或是讓她趕快開始說話。





先有覺察 ,後有調整(楊格諮商心理師)

  者:楊格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


很多家長都會抱怨孩子不乖、不聽話、不遵守規則,在需要安靜的地方跑、跳;在可以跑跳的地方 動作太大,撞到別人、碰倒東⻄等等,想要去制止孩子但是又沒辦法這麼即時,每次都只能事後再 來罵孩子,覺得效果不佳又沒什麼太大幫助,反而導致親子關係變差。

一般來說,事前制止絕對比事後責備效果好,但是很難做到,困難點在於父母沒辦法時時刻刻盯在 孩子身邊,在學校的時候更是如此。





應該要當孩子的朋友嗎?(李瑞諮商心理師)

     者:李瑞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應該要當孩子的朋友嗎?』

時常聽到家長有這樣的疑問:我希望和小孩當朋友,希望他什麼事都可以跟我說,可以玩在一起,可是又擔心孩子會騎到我頭上。
做家長很為難,期待和孩子的關係像朋友一樣可以談心,一起玩。但同時又要規範,管教孩子,在這樣的過程就很容易想法不同,會出現衝突。有時候我們太累,需要煩惱很多事情,在這時又出現在規範上不願意配合,也許就會就會減少對孩子的約束,或是就算了,選擇視而不見。又或是有時候,我們會有想要彌補孩子,覺得最近太嚴格,或是生活衝突變多,擔心因為這樣的相處會影響親子關係,而和孩子玩得沒有界限,可能是跟小孩一起打電動打到通宵,打破了原有的睡覺時間規則。
長久累積下來,也許會發現,孩子怎麼配合度越來越低,並且很容易哭鬧來回應不順意。家長則陷入教養困境,一開始還耐著性子想要溝通,當孩子情緒越來越強烈,我們變得好像只能吼回去,結束衝突後,家長心裡也不好受,跟理想的親子關係越來越遠。








擁抱孩子的「小小叛逆」-建立親子連結的祕密武器(陳莉婷諮商心理師)

者:陳莉婷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嗨,親愛的爸爸媽媽們!今天想和大家聊一個我們都可能會遇到的挑戰:孩子的反抗行為。這是一個讓我們有些頭痛的問題,但請試著放下一點擔心,我們可以用愛和理解來化解這個困境,讓家庭和諧快樂。






女性的自卑感來源-成為母親(廖瑋琳諮商心理師)

   者:廖瑋琳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你當初是懷抱著什麼樣的心情成為母親的?
是期待?興奮?或是擔憂?害怕?
成為母親後在心境上跟過去的自己相比有沒有什麼不同?
在《脆弱的力量》一書中作者布芮尼・布朗提到了造成女性自卑感的因素,
其中排名第二的自卑因素是「為人母親」







忘記的不只是日期:談伴侶間的誤解與情感安全感(張瑋庭諮商心理師)

   者:張瑋庭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佩芬對於男友永遠忘記特別的日子而感到困擾。


佩芬說:「我真的很討厭他總是忘記我們的特別日子,像是我們的紀念日或者是我的生日。我覺得這些日子對於我們的關係是很重要的,但他似乎不這麼認為。」


我回答:「你覺得他忘記這些特別的日子,就像他忘記你們的關係一樣。你希望他能夠重視你,並且將這些日子視為對你們關係的承諾。」


佩芬回答:「對啊!我不知道他為什麼總是忘記這些日子。他總說他很愛我,但是他的行為卻顯示出他並不在乎。這讓我覺得我們的關係很薄弱。」


你也和佩芬一樣,時常因為紀念日而與另一伴爭吵嗎?





找回身心的安全感,不再莫名害怕(徐菀庭諮商心理師)

  者:徐菀庭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你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嗎?感覺自己呼吸不到空氣、心臟快要跳出胸膛,無法控制自己,好像快要發瘋了⋯⋯,在那之後,你總是盡可能地避免那些會讓你害怕的地方,像是飛機、擠滿人的捷運,又或是密閉的電梯裡。




生活吃掉了甚麼(陳之懷諮商心理師)

 者:陳之懷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心理師,我覺得我先生有超級多問題……」
「心理師,我太太總是有許多不滿,他看我甚麼都不順眼……」
「心理師,他/她總是覺得他/她很委屈,已經做這麼多犧牲了,我還不滿意,問題是我也犧牲很多啊……」
「心理師,我們現在很難溝通,唯一有交流的話題就只有小孩……」
「心理師,我太太一直在追劇/我先生只會打遊戲」
許多走進諮商室的伴侶,兩個人都有許多的委屈,也都覺得是對方的問題。許多伴侶會希望心理師協助讓對方認清自己的錯,好像唯有這樣關係才有轉變的機會。
老實說,心理師並不是裁判,並不會站在任何一方替任何人說話。







解碼疾病的秘密,讓孩子放心治療!(余尚澤臨床心理師)

  者:余尚澤臨床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孩子因為生病需要接受治療。你會如何與孩子來解釋病情和治療過程呢?




克服害怕的勇氣(廖鈺琪臨床心理師)

  者:廖鈺琪臨床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害怕」是六大基本情緒其中之一,是一種知覺到危險的人事物所產生的情緒,進而會出現要迴避威脅的行為;是一種具有自我保護功能的情緒。 
 
當然這也是兒童常見的情緒。 
通常,你會如何回應孩子的害怕呢? 
 
『這有什麼好怕的?』 
『不要裝了喔~~』 
『不用怕,別管他就好』 
 
上述或許是我們很直覺的反應,因為孩子害怕的事物對大人而言是那麼微小的事物。 





解密對話密碼,讓溝通更順暢!(林品如臨床心理師)

     者:林品如臨床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為什麼我怎麼講對方就是聽不懂」

「我們講著講著就吵起來了,也不知道為什麼,但就是覺得跟他講話很煩」

「以前明明相處很好,但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不再想和對方分享了」


有時候我們都很想好好的和對方相處,好像也隱約知道關係中發生什麼事情,但是我有自己的立場,也認同對方有他的立場,於是關係就這樣卡住了,不知道該怎麼辦。






過度努力和過度逃避(張瑋庭諮商心理師)

  者:張瑋庭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專研內在小孩的專家約翰.布雷蕭(John Bradshaw)提出「受傷的內在小孩」的概念,他說當童年時期的發展受到阻礙,情緒受到壓抑,特別是憤怒或是受傷的感覺,我們便會帶著一個憤怒、受傷的孩子在我們內在中和我們一起成長,這個孩子會影響著我們成年後的情緒反應和行為模式。


巧巧的暴食習慣就是一個受傷的證明,她的身型是瘦瘦小小的,但她告訴我,自己有暴食的狀況,只要壓力大、情緒不好的時候,但吃完之後又會覺得很罪惡,所以跑去廁所催吐,來回幾次,雖然身形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是她發現自己的身心狀況越來越差,所以她才想來諮商,看看自己發生什麼事情了?




陳維志諮商心理師童伴

   





【保護孩子避免內心受傷-談暴力與恐懼】(劉安柔諮商心理師)

  者:劉安柔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孩子心理的傷,會以各種形式影響生活。 現代教育強調愛的教育,更替了前幾個世代的打罵傳統教育,因為我們知道那威嚇恐懼,並不能使孩子真正成長,不能讓孩子從中練習和學會,而是讓孩子因當下害怕而選擇停止,或設法避免不好的事情發生。





控制情緒,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關鍵(陳姿廷心理師)

   者:陳姿廷臨床心理師粉絲專業部落格


大部分父母都會大吼大叫。很多時候我們甚至不會注意到自己正在吼叫,聲音就這樣越變越大。又或者我們知道自己在吼叫,但當下覺得理由非常充分。但我們都知道,如果不對孩子吼叫,孩子的回應通常會比較好。吼叫常常會讓原本已經很困難的狀況更惡化,從強風變成了暴風。而且說真的,如果我們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還能期待孩子學會控制他自己的情緒嗎?






陳家維諮商心理師童伴

  



學會健康的吵架才是一種良性溝通(邱意婷諮商心理師)

   者:邱意婷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婚姻大師Gottman曾經在研究中發現,伴侶雙方處理衝突的方式,可以準確預測這段感情的長久度。因此,要了解對方是不是值得託付終身的伴侶,應該觀察他在關係衝突中的樣子,以及如何處理衝突情境。

關係穩定的伴侶之所以能長久的一個重要關鍵,不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衝突,而是他們處理衝突與爭吵的方式不一樣:「他們能讓一場爭吵從糟糕情境,轉變到美好或中性情境,從而大大減少了進入糟糕情境裡的次數。」






來打造「抗情緒勒索」的體質吧 (林映廷臨床心理師)

 者:林映廷臨床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情緒勒索的概念,是心理學博士Susan Forward提出,「利用你的情緒與感受,來控制你的行為,或說服你用他們的方式看待事情」。

勒索者主要利用了F恐懼(Fear)、O責任(Obligation)、G內疚(Guilt),來操控對方,使對方如同身在迷霧中(FOG),不知如何面對和擺脫。而我們華人文化「以和為貴」的價值觀下,有些人可能會為了維繫關係,而忽略自己的感受,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因此,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面向來練習,增加自己的心理強韌度和界線,從抗情緒勒索的體質開始培養起。






青少年的「空間概念」(楊格諮商心理師)

 者:楊格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

還記得那個不敢自己一個人睡的小鬼頭嗎? 曾幾何時,已經長大成這個成天只想往外跑,跟同學出去玩的大孩子了。 雖然每個孩子轉變的時間不一樣,但大約會在青春前期至青春期時開始,徵兆可能會是孩子比較少跟父母談論學校的事情,比較常跟同學出去,開始提出有關「隱私權」的話題等等,最後會演變成孩子提出要有自己的房間。




當一個夠好的父母就好👍 (江哲杭諮商心理師)

  者:江哲杭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現在的爸媽和以前很不一樣 以前對孩子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雖然現在也有,但對於親職教養的方式 現在的爸媽更積極想做些什麼 希望孩子在感受❤️的環境下 學習遵守規範、控制情緒 知道如何與他人互動……

我常說,現在的爸媽真的非常認真 你不用說什麼,他們就會自己去找資源幫助自己 努力提升自己教養孩子的技巧,拉近彼此的關係 這除了受現在流行的正向教養方式影響 另一個就是他們在兒時承受了某些痛楚 長大後因為理解 所以努力讓自己不要使用同樣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吳詩儀臨床心理師童伴

   






2023年7月9日 星期日

「翻轉問題,看見希望」(楊尚芳諮商心理師)

  者:楊尚芳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今天想和你分享新文章「翻轉問題,看見希望」,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喔!

過往長時間投身於親子共學,現今坐在諮商室裡陪伴親子,使得我有機會聆聽到許多家長的心聲:
「為何孩子就是教不會,愈說他愈故意!」
「為什麼別人家小孩那麼乖,我家小孩老是出狀況!」
「孩子怎麼這麼不受控,又把同學弄哭(傷)了!」
這是許多父母常有的挫敗心情,自己也曾身歷其中。在這裡,想用「陪伴者」的立場與父母聊聊天,因為知道在教養路上,有伴同行會更有力量前進。


2023年7月5日 星期三

從引導中一步步陪孩子適應校園規範(林映廷臨床心理師)

者:林映廷臨床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已經小一下學期的孩子,還是很反抗學校規則,出現很多不適當的行為
該怎麼辦呢? 跟大家分享幾個方法~






2023年7月3日 星期一

你累了嗎?當家長耗竭時(李瑞諮商心理師)

者:李瑞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在討論親職議題時,發現好多家長一整天的時間,被工作、育兒、雜事塞滿,扮演著多重角色,需要應付四面八方的壓力及責任,工作上的各種情緒壓力還沒消化,接著就要面對孩子,教養上的拉扯,長期下來各種疲憊、提不起勁,自我懷疑,憂鬱焦慮,甚至會有慢性疼痛出現。

身為家長這樣的身份,是一輩子的,沒有一秒可以拿下來喘口氣,當我們一直處在這種別無選擇的情境之下,只能一項任務一項任務的完成,無法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尤其是女性,為了要擔任好照顧者的角色,符合社會對其角色的期待,只能關注在別人的需求而忽略自己的。




王雅萱諮商心理師童伴

  

產後挑戰攻略:接受變化,建立支持與安全感(余尚澤臨床心理師)

 者:余尚澤臨床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今年每個月會固定在桃園的月子中心辦親子教養講座,

寶寶的誕生會讓爸爸媽媽面臨很多挑戰,

需要接受很多的變化...



以藝術養心:讓藝術表達成為心靈養生的方法(紀昀諮商心理師)

  者:紀昀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藝術表達對維持身心健康的好處

藝術表達可以對身心健康帶來的好處,包括:
1.紓解壓力和焦慮:藝術表達可以使人進入放鬆、沉靜的狀態,減輕壓力和焦慮。
2.提高情緒調節能力:通過藝術表達,人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情緒和想法,提高情緒調節力。
3.增強自我認知和自信:透過藝術表達,人們可以更多的認識自己,在自我覺察中增強自我認知和自信。
4.促進身心健康:藝術表達可以提高人們的心理健康品質,對身體健康的維持有積極的作用。
5.促進個人成長和發展:藝術表達可以幫助人們發掘自己的潛能,有助於促進個人成長和發展。






【高敏感自我照顧系列文章1:你是高敏感人嗎?】(黃亮慈諮商心理師)

   者:黃亮慈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嗨,親愛的你好啊,我是亮慈心理師,

最近的你都好嗎?
不曉得為何最近的氛圍有些混亂又疲憊,
有好好休息充電嗎?

今天想來跟你聊聊高敏感這個概念,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 #高敏感人 ?

不論有沒有聽過,
都可以看看在你的生活當中,
是否有過這8種狀態喔:

1️⃣當遇上很多事要處理時,你會變得不知所措
2️⃣覺得吵鬧的環境一團混亂
3️⃣肚子餓就生氣或是無法忽略飢餓
4️⃣​​對他人的視線不自在感到壓力超大
5️⃣深受藝術(音樂、詩集、畫作等)感動
6️⃣容易注意到他人的不舒服或不知所措
7️⃣當事情太多時會需要與環境隔離,安靜一下自我充電
8️⃣對於暴力、血腥或太過刺激的訊息感到難以負荷





從孩子的角度看:探索行為背後的動機(林品如臨床心理師)

    者:林品如臨床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家長常常會跟我說,我不太知道為什麼孩子明明都懂,但是就是不做好,不願意去做,然而當我進一步再問問家長的時候,家長其實大致都說得出來孩子們在想些什麼。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與家長再去想想看,那為什麼我們已經理解孩子不做好的動機跟原因,卻還是希望他們做好呢?通常我也會和家長一起討論看看以下的可能





化解小怪獸:與孩子共舞在憤怒的旋律中(陳姿廷心理師)

  者:陳姿廷臨床心理師粉絲專業部落格


對很多家長而言,孩子的憤怒心情是很難處理的。然而處理憤怒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連結。承認孩子正在感覺到憤怒,用安撫的聲音說話,我們也需要保持鎮定。只要堅持基本的安全要求(不讓自己或他人或物品受傷),但不要走開,除非你也需要冷靜一下,可以在離開前讓孩子知道你需要冷靜。不需要強迫孩子回覆鎮定,或者要求他們等到能不擺臉色時才能跟你說話。孩子們有自己恢復需要的時間,而這段時間常常超出我們能忍受的範圍。當憤怒緩和下來後,可以用輕鬆的語氣慢慢的讓他從生氣中走出來,但不要讓孩子有被嘲笑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