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伴與您一起作伴
2023年1月31日 星期二
2023年1月15日 星期日
有父母的同理和傾聽,孩子的負面情緒就先減緩了一半(邱意婷諮商心理師)
在和青少年諮商時發現,許多孩子在學校遇到事情時,心裡總是有很多的委屈,所以總希望父母們多聽聽自己的心聲,但是一開口往往得到的是父母的責備:「為什麼你要這樣?為什麼不聽老師的話?你就不要這樣做就好啦!你讓我很丟臉.....」這一類的回應
放鬆技巧:2 分鐘冰水療癒法
作者:甘雅婷諮商心理師(已離職)
嗨!上次的矩形呼吸練習,您有練習嗎?感覺如何呢?
這個月延續上個月的放鬆技巧練習,我們這個月來做個刺激一點的放鬆練習
嗯?刺激又放鬆?
因為一月底就是過年了,我想對很多人來說,過年和某些家人相處,是非常需要好好舒壓和放鬆的。(對吧對吧)
2023年1月7日 星期六
孩子的第一次叛逆期(余尚澤臨床心理師)
最近我兒子開始會拒絕我跟我老婆的指令
我:這邊要牽
兒子:我不要,我要自己走
.
看來,孩子的第一次叛逆期要來了,
(老父親的感慨)
孩子叛逆期最早會在2-3歲時發生,
你會發現孩子開始跟你唱反調,
很多事情會想要自己完處理(即便這個很確定就是超過他的能力)。
教養效能:您在孩子心中有份量嗎?(上)(劉子維臨床心理師)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孩子發生了意外受了傷,驚嚇心疼之後,還有一股怒氣。這股怒氣你沒法像平時那樣恣意發作,也很清楚在這當場,只有安撫孩子才是最重要的事。最後這種充滿張力的負面感覺,得像在保溫鍋裡慢慢降溫。慢慢冷卻。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孩子發生了意外受了傷,驚嚇心疼之後,還有一股怒氣。這股怒氣你沒法像平時那樣恣意發作,也很清楚在這當場,只有安撫孩子才是最重要的事。最後這種充滿張力的負面感覺,得像在保溫鍋裡慢慢降溫。慢慢冷卻。
Honeymoon、Babymoon…我們需要好關係(陳之懷諮商心理師)
最近常聽到的一個新詞(應該也不是最近了,但在我生孩子的那時並沒有 ^^), babymoon意旨在孩子出生前夫妻倆的小旅行,有點仿效honeymoon的概念,為人生新的階段做預備。本以為只是為了玩找個理由,但想想真的有其意義也有其必要性。
讓你真正放鬆身心的「矩形呼吸練習」
作者:甘雅婷諮商心理師(已離職)
嗨!我是雅婷心理師
時間進入到過新年,今年的新曆年與農曆年距離好近
濃濃的過節感,在年末的時節,別忘記要好好休息喔
在寫了一陣子的親職文章,我想在這個歲末年終的時節,和各位分享我自己試過有效的放鬆技巧
希望好好休息不只是一個口號,而是我真正可以陪伴大家一起做的事情
2023年1月1日 星期日
與自己和解:放鬆不是罪、耍賴不是罪(廖鈺琪臨床心理師)
歲末年終了,新年新希望,年齡又增長了!
回顧這一年,你好嗎?
又經過一年,有好好過好日子、好好成長嗎?
小時候的自己總是渴望可以趕快長大,因為有好多事情想要嘗試;
而現在的自己什麼都可以做了,卻躊躇不前,有好多的擔心、好多的阻礙,仍然綁手綁腳。
──似乎非得做些什麼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有意義」。
過度理智化對心理的影響(林品如臨床心理師)
有一種防衛機轉叫理智化,用理性取代感性,從而使我們避免感知太多自身的情緒,可以降低負面情緒帶給我們的不適,讓自己感到不那麼脆弱。
用的好可以解除或處理現實的困難、達到自我滿足,且表現較容易被社會接受,用不好則是迴避接觸自己的感受及需求,然而長期感受被壓抑、需求被忽略時,會影響人際互動及心理狀態。
認識孩子的氣質與天賦(吳懿珊諮商心理師)
在我的實務工作中,
常聽見家長們對孩子進入校園的適應感到擔憂與焦慮。
有些家長希望孩子能更勇敢嘗試認識新朋友,
知道如何在群體裡安頓情緒,
建立對他人的信任與對環境的安全感,
擁有屬於自己的歸屬圈。
此刻的力量,比你以為的更強大(劉安柔諮商心理師)
著眼未來、駐足過往,何不「專注當下」?
端視時間軸,我們將思考及情緒放置於未來或過往,對應於內心,一定有其目的或意義。面對未來,我們會計畫會盼望,同時感到焦慮不安或興奮雀躍;回顧過往,我們會反思會連結經驗,也同時會感到懊惱或懷念等情緒湧現。思考未來與回顧過往,就像自然的遊走的思緒歷程,我們需要定錨於當下,才可能不過度憂慮或耗費心力,或深陷於情緒當中像黑洞般吞噬心力。倘若我們都有能力,讓自己專注於每個當下,慢慢累積想要的樣子,這會是自身能量強大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