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4月27日 星期三

經前症候群的心理調適 ( 吳懿姍諮商心理師)

者:吳懿珊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Q:如果月經週期是一個人,妳會對她說什麼?
A:為什麼大家都說妳是好朋友又是大姨媽?妳捉摸不定、一直出難題給我!痛死了!好累、好煩!
A:去當男生的好朋友!不要只當女生的!
A:妳可不可以準時!妳不來我很焦慮,妳一直來我也很擔心!

上述回答可能是廣大女性的共同心聲,對月經無法抱有好感。因為月經不只來的時候麻煩,來之前也常常讓人心煩!



研究指出,停經前的婦女中有20~32%的人受到經前症候群的困擾(Wendy & Robin, 2011),於經前一到兩週出現以下情形(參考基層醫學第二十二卷第三期與婦產科常見病症與保健百科):

  • 生理:身體浮腫、乳房脹痛、頭痛、關節肌肉痛、腸胃絞痛或腹瀉、盜汗、心悸 
  • 認知:注意力不集中、健忘
  • 情緒:失控衝動、混沌、情緒不穩、緊張易怒、哭泣、疲勞、焦慮、躁動、憂鬱沮喪 
  • 行為:失眠或嗜睡、食慾增加或減少、倦怠、協調性變差 

同時,經前不悅症的比率佔停經前婦女的3%~8%,經歷到更嚴重的身心症狀(顯著的憂鬱、絕望、自我貶抑、社交動力減少、亦與他人產生摩擦),對其生活適應、人際與親密關係、學業與職場均造成相當大的影響,直至月經來潮後症狀才得以緩解與消失。 

從初經到停經近40年的歲月裡,女性持續面臨著月經週期對身心影響週而復始的循環。以內在因素(內分泌與荷爾蒙)的變動為主因,附加外在因素(學業、工作、家庭、人際、感情等各種活在世間的壓力源),女性每個月都有某段時期身處於身心不可控的狀態裡。 

然而,社會文化看待月經抱持的態度是:尷尬的、羞愧的(無法直言而以其他詞代稱),某些宗教觀點甚至認為是不潔的、必須禁止進入神聖場所。這讓女性在月經期間原本就已很艱難的調適歷程,更是「有苦難言」。 

甚至,月經被視為病理化的標籤,即使未受經前症候群所苦的女性,當有比較明顯的情緒起伏時,也可能被認為「妳那個來喔?」,而感到被誤解的不舒服(os:憑什麼他人可以這樣臆測我?)內在的情緒可能是很多元的:不被同理的難過與委屈,被議論是否處於生理期而感到沒有隱私的不安,以及面臨被迫揭露來潮時間的生氣與不公平,對外界將生理期視為「情緒化」而感到失望…。 

因此,女性往往為了不陷入上述讓人難受的情境,往往期許自己展現「穩定」的樣態:忍耐身心不適呈現表面的平靜、打起精神照常做事、努力維持原有的專注與效率,以不被「看出」正處於生理期,也可能想證明「我能夠努力減少生理期帶來的不可控,不想被質疑能力變差」。 

生理層面,我們通常以非藥物治療(睡眠充足、減少高脂、高糖鹽、生冷與咖啡因的健康飲食、魚油及維他命BDE等營養保健品補充、桂圓紅棗與薑茶等舒緩調理茶飲、按摩、有氧運動、避免抽煙飲酒)與藥物治療(中藥、草藥、荷爾蒙、避孕藥、抗憂鬱劑)來嘗試改善。 

但往往最讓人無力的是,即使已經著手於睡眠、飲食、運動及藥物方面的管理,心理層面的調節與安頓仍是困難重重。伴隨著華人社會習慣「身體化」心理問題的傾向(尹相懿,2010),即使感受到心裡頭不對勁,臨床實務中,經前症候群/經前不悅症的當事人前往精神科就診的比例仍是偏低。因此,影響能否與經前症候群共存、找到適應之道的關鍵,在於心理層面的調適策略。 

想邀請妳一起練習:

1. 觀察與紀錄身心的變化 
透過寫日記、紀錄經前出現的身心變化(見上述所列出生理、認知、情緒及行為症狀),我們可以更清晰地看見這段期間的不適反應持續多久、當時是如何讓自己好過一些?而哪一些作為可能形成反效果?歸納出自己的月經週期模式,有助於我們能更敏察身心的變化,進一步增加預備度與掌控感。 

2. 接納這個時期的自己與其他時期不同 
每位女性身上都帶著多重的社會角色面具(例如身為他人的女兒、母親、伴侶、媳婦、朋友、同事、主管、下屬、同學、鄰居等身份),在面臨經前這段身心劇烈變動的時期,給予自己多一些寬容與體諒、試著降低對自己的要求吧!妳無需在每個時刻都做到最好,即使意志力充滿衝勁,也需要顧及身體的速度能否跟得上腦袋的抱負。生理與心理的同步,才能讓我們維持在身心平衡的狀態,帶來更好的效能與續航力。

3.覺察內在的矛盾,進行自我對話  
完形諮商取向相信個人的特質常呈現相對的兩極形態,一極可能被社會文化所鼓勵,一極可能被否定與壓抑(例如人有嚴肅的一面也有輕鬆的一面)。有些相對的兩極可以協調合作,有些兩極則是衝突拉扯,導致能量過度內耗而感到混亂難耐,讓想隱藏的一極無法受控而突兀的出現(參考自曹中瑋心理師「當下,與你真誠相遇」一書)。因此,「兩極工作」的目標在於整合不同特質的聲音,透過擬人化對話增進自我的了解與接納。就像臣子之間需要討論如何一起合作為主人效力,才能讓主人能夠在紛亂中迎來和平,統籌力量以發揮最大的效能。 

月經週期的存在,提醒著我們身體的步調需要慢下來,在緊湊的日常裡騰給自己一段休養生息的時間。這段日子裡,內在可能時常上演著「認真」與「懶惰」的兩極衝突: 

「認真」:以前生理期時妳都能順利兼顧職場、育兒、家務、照顧長輩與支持伴侶的任務,現在怎麼有氣無力的?妳要相信自己可以恢復像以前這樣! 

「懶惰」:可是其實以前常常已經到撐不住的臨界點了…妳有想過還能這樣燃燒自己多久?人不是鐵打的,總要休息的!即便是可以換零件的電腦,都需要休眠來維護效能了,更何況是無法換零件的人類呢?即使有人工器官,也無法和與生俱來的一模一樣吧! 

「認真」:可是我好難不去在意以前和現在的落差!這幾個月因為生理期搞砸了好多事!我好擔心狀況會一直糟下去,如果還是無法改善該怎麼辦? 

「懶惰」:生理期的妳本來就面臨著很多無法控制的變化呀!妳的價值不是完全只由外在成就定義的。生理期本來就容易會有身體的不舒服,本來就跟其他時期有不同的狀態條件。妳一直責怪自己沒有好好照顧健康才會這樣糟,是不是對自己太嚴格了?而且,這段時間有好好的休息,才能讓生理機能有更長久的穩定呀! 

「主人」:認真與懶惰,妳們兩位都是我的一部分,都有存在的意義與功能。妳們讓我明白,無論是「盡力完成目標證明自己有抗壓力」或是「慢下來、以避免壓力反撲造成身心更加失控」,這些都是我所看重的。我想,聽見妳們的聲音,讓我開始思考如何協助妳們進行合作,讓妳們都在合適的時機出場發揮。畢竟我們還要一起相處很久呢!團結會帶來更大的力量!

嘗試向伴侶、親友表達需求與期待 一起來認識自己在月經週期的模樣吧!

哪時候開始有明顯的身體訊號?妳能夠獨自完成哪些舒緩策略?又有哪些事是需要他人來協助的?無論在體力、腦力與心力層面,一個人要獨撐大局,實在很不容易,也不是長久之計。 

嘗試讓身邊的親友理解我們的需求吧!說出需求,不代表是嫌棄、抱怨與想改變對方。他人在聽到我們的需求之後,也有權決定是否做、如何做以及做多少。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在這段時期如果有人能一起分擔,是很給力也很重要的(例如調整家務與育兒的分工、對自己有多一些理解與體諒、等待自己的調適)。

有了支持與後援,將有助於我們在經期的調適之路可以走的順利一些,也能進一步減少關係的摩擦、提升相處的品質。 

願身為女性的妳,在起起落落的月經週期裡,看見安頓身心的豐厚力量一直都在,伴妳細數生命的美好日常。


童伴與您一起作伴


童伴心理治療所預約表單
line@ ID : @456jzgiy
電話 02-2755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