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3月14日 星期一

檢視你的自我期許健康度 (吳懿珊心理師)

 者:吳懿珊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身體的健康檢查往往被我們視為是守護健康的重要規劃,讓我們得以預防並及早治療以避免症狀惡化。然而,心理的健康檢查不普及也不明確,除了心衛推廣活動倡導憂鬱量表、壓力量表的自評之外,忙於生活瑣事的我們,是否能有時間好好地與內在的情緒接觸,覺察整體身心的壓力狀態?

心理壓力往往與自我期許高度相關,從小我們可能在與重要他人(家人、老師、長輩)的相處中內化了不少教條與規矩,形成了我們的內在信念,而這些信念往往是以一定、應該、不可以為開頭: 
  • 我一定要成功 
  • 我應該要盡力 
  • 我必須勇敢 
  • 我必須負責任
  • 我不可以放棄
  • 我不能抱怨 
因為不喜歡被人批評否定,不想要被忽略小看,不願意承受他人失望的眼光,我們在他人要求我們之前,往往就先繃緊神經做好本分。 自我期許顯見於面對新的人事物適應,也常見於想要跳脫舊有框架或證明自己可以克服恐懼與困難。




自我期許是壓力的一環,以壓力管理的眼光而言,壓力過低,無法形成完成任務的驅動力,壓力過高,則會因為焦慮情緒而遮蔽了原有的認知決策與反應力導致表現失常。越是破斧沉舟不允許失敗,越是可能出錯,擔心出錯無法改善則又更加劇了下一次的不理想結果,形成挫折又無力的惡性循環。因此,覺察自我期許是調節身心壓力很重要的步驟。 

健康的自我期許是具有彈性的,在設定目標之後,可以依照執行的進度調整與修正。健康的自我期許是可以為自己訂定努力的盡頭,為自己設定停損點,允許自己放棄原有的目標,在還未倦怠耗竭之前讓自己有餘力邁向往後的人生。就像是佛陀修持苦行六年後仍未尋求生死解脫之道,在體力不支時喝下牧羊女的乳糜粥後,才得以繼續修行,最終在菩提樹下開悟成道。離開聚焦已久、不適合自己的舊有處境,才能以廣角看見生命的許多可能,才能保有熱情點燃內在那些尚未實現的想望。 

在今年二月底的某天,我突然有種頓悟的靈感:我需要改變!成為心理師已將近八年的歲月裡,面對高複雜度的助人工作,實在有太多燒腦的考驗。我需要讓腦袋慢下來,挪出一個與自己相處的「精心時刻」,練習專注在當下,而非糾結著過去與擔憂著未來。 

在這份迫切渴望改變的動力下,我思考著有什麼是人生中想做仍未做的事?什麼事是能夠讓我暫停工作模式的呢?綜合以上兩點,我想到心底一直留著高中在國樂社時沒能學習琵琶的遺憾,在一週內就報名了課程、也買好了琵琶。 

隨著課程的累積,原先那股追逐理想的熱情,逐漸被現實的挫折沖刷。聽著老師靈巧地彈奏美妙的旋律,又看著自己遲鈍僵硬的手指,內心響著許多批評與否定自己的聲音。懊惱著上週課程教的怎麼又忘了、怎麼又彈錯了?這樣下去何時才學得會?好想將時間翻頁到學會的那一刻就好了。 

老師看到我時不時嘆氣的沮喪神情,告訴我學習新事物本來就不容易,保有熱情才能繼續學習,才有可能看到進步的實現。她看見不少學生因為音樂教學的嚴格與僵化而養成了「不健康的自我期許」,音樂象徵的意義不再是享受而是壓力,這是好可惜的事。看著老師眼帶笑意的鼓勵著我,突然間放鬆了不少,又有了練習的動力,也發現手變得更靈活、彈得更順了! 

我想,我仍舊會不時冒出舊習慣逼迫自己,但我開始在批評出現的同時,記得鼓勵自己。我也想邀請你練習告訴自己: 
  • 失敗與犯錯是可能再發生的,但我可以練習召喚勇氣。
  • 一次要學會本來就是困難的,我可以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去熟悉。
  • 或許常常會感到不安與焦慮,我可以試著讓自己放鬆與平靜。
  • 可能還是會陷入自責與懊悔,但仍然有值得肯定的成功經驗。 
與你一起,在邁向理想自我的路上,同伴而行!


童伴與您一起作伴


童伴心理治療所預約表單
line@ ID : @456jzgiy
電話 02-2755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