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7月30日 星期六

【陽轉陰好難】 淺談身心循環機制(吳懿珊諮商心理師)

者:吳懿珊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四月疫情升溫以來,無症狀感染對不少人而言是難以避免的環境威脅,即使在外已經謹慎防疫,但家戶傳染才是罹病的主因,因為有較長時間暴露在無口罩情境下,與家人互動時也短於社交距離。由於是密切接觸傳染,心情實在五味雜陳。一方面想碎念被家人傳染帶來的不便,但一方面也明白這並非家人所願而不忍責怪,確診期間情緒的變化跌宕,從起初染疫的無奈,到身體不適而煩躁疲累,再到多次快篩難以轉陰的無力,許多人都曾處於這樣的惡性循環模式中。



身心的循環模式是怎樣發生的呢?當我們對所處環境的覺知是安全的、可控的,整體狀態處於身心容納之窗,亦即面對壓力時身心可承受的範圍(Dan Siegel,1991)。

在容納之窗時,個體可以專心奮鬥,也可以順利放鬆,對客觀事物所抱持的主觀認知信念是合理且中性的:我處於不定時會變動的情境中,雖然我無法百分之百預料刺激源對情緒的影響為何,但在面對未知而焦慮的時候,我可以透過呼吸把注意力帶回當下,可以運用紓壓策略讓我留在容納之窗內,不會總是在接收到刺激的時候就脫離容納之窗,被逼到高激發(攻擊、逃跑)與低激發(凍結關閉感受)狀態。

身心惡性循環的產生是來自於高估危險訊號的認知思考。隨著新聞媒體大量且持續的報導新冠肺炎會併發重症及長新冠可能長達數月的資訊,且不會因為康復過後而有「無敵星星」能免疫,這促使我們的悲觀想法無邊無際的蔓延滋長:

1.確診對我的生活影響(家庭、工作、人際、感情)會不會持續數月、甚至更久?
2.我的身體會不會從此變得虛弱且漸漸難以控管在健康狀態?
3.如果重複染疫症狀更嚴重怎麼辦?
4.我會不會傳染給周遭他人,讓他人的健康也跟著垮下怎麼辦?影響到他的工作停擺怎麼辦?
 
悲觀想法的累積讓我們處於反芻思考,聚焦在焦慮恐懼上,而忽略了情境中仍有受控與可著手改善的部分。尤其又因為確診的隔離措施,讓我們被迫中止與減少與重要他人接觸,在最難受的時候得忍著想念他人、想念原有生活的自由便利,努力調養身體,孤軍奮鬥的歷程讓我們更容易陷落在惡性循環裡。

臉書社團新冠肺炎確診者有許多網友分享快速「陽轉陰」的成功經驗(服用清冠一號、充足睡眠、營養飲食、補充大量維他命、運動等…),不少人跟著步驟做卻仍無法順利在七天內轉陰,對自己的免疫機能不如預期感到失望,也懷疑自己無法真正放鬆下來,難以啟動良性的身心循環而能早日康復。當我們看著生理症狀遲遲未改善,心裡越是焦慮不安,越讓我們處於警覺狀態而難以放鬆休息。在吃不好、睡不好的狀況下,身體修復機能停滯,更難帶動症狀的緩解,而這又讓焦慮更被放大與持續,更沒有力氣執行復甦健康的行動。

打破惡性循環的第一步是將注意力放在當前情境的受控面向,看見自己仍有盡可能的睡著、吃飯,即使虛弱無力,仍有「想要好起來的動機」,並透過實踐行動帶自己看見「我的身體很努力的對抗病毒」。在呼吸喘上來的時候,仍可以練習找到平穩呼吸的節奏。在喉嚨不適的時候,仍可以透過喝水、吃喉片、用精油按摩頸部胸口減緩不舒服。在吃不下的時候,嘗試飲用營養充分的湯品(例如有大蒜、洋蔥、胡蘿蔔、高麗菜等增強消炎免疫的蔬菜湯),讓自己藉由喝湯出汗以提升新陳代謝,促進排毒與消除疲勞的效果,讓自己一點一點的找回元氣與活力。這將有助於為認知注入正向力量,讓原有聚焦在悲觀的視角能開始挪動到其他沒那麼糟的面向,感受到身體健康是能有方法逐漸好轉的,為悲觀想法的蔓延立下停損點。

同時,也試著告訴自己,「每個人的免疫系統不同,適用於他人的改善策略不見得是對我有效的。雖然沒能在七天內轉陰,當看到快篩的T線越來越淡的時候,康復出關的時刻也不遠了!」試著相信身體正在用著自己的步調慢慢調理中,有些擔心可能是不會發生的。過往也曾有過罹病康復的經驗,也曾有挺過焦慮無力的成功經驗。我們一點一點的告訴自己,我正在改變,我正在讓自己健康起來。這個灌注給內在的聲音,將會隨著照護健康的行動持續累積,讓整體越來越踏實與安心,而帶動了身心的良性循環。

祈願你我在持續變動的疫情世代中,能為自己注入勇氣與信心,度過一次又一次的不安風暴;能在身心惡性循環啟動時,看見帶動良性循環、帶領身心回歸平靜與放鬆的心理韌性一直都在。


童伴與您一起作伴


童伴心理治療所預約表單
line@ ID : @456jzgiy
電話 02-2755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