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8月27日 星期六

明明不想嘮叨,卻成了嘮叨的父母?心底其實是著急的期待(劉安柔諮商心理師)

者:劉安柔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一樣的事情我明明說了很多次,他就是不聽,就是沒學會!」

諸如此類的開頭,在很多家長諮詢中出現,常聽見父母的生氣和失望,也多次在教養路程中看見這樣的自己。在現實生活,我們常常會提醒孩子,現在要做應該做的事情,做完才能做想做的事情,這種應該的前提下,其實父母容易帶著過高的理想和期待與孩子相處,同時認為多講多提醒是有用的,但總是在三催四請的情況下勉強完成甚至感受到自己的怒火嚴厲斥責孩子,結果孩子沒學會這道理,反而傷了彼此的關係。






善意提醒,看見的卻是孩子耳朵慢慢關了起來,明明不想嘮叨,卻成為嘮叨的父母,自己也不喜歡這樣的自己。明白這情境重複上演,會讓父母感到氣憤和挫折,就像同一件事情每天說好多次,好像沒有太大效果,反而更容易耗損耐心以及想讓孩子學習的善意。
父母會想重複提醒催促,是對孩子有更多的期待,看見孩子沒做到時的挫折,以及想加速改變的著急,同時,這些情緒也是對自己的感受,可能感受到自己沒辦法如期待的教育孩子而著急,無法改變孩子行為而對自己憤怒和挫折。有這些心情很正常,育兒之路的不容易,做父母的我們都一樣,起伏心情需要先安頓,為孩子好的心需要先自我肯定,若想和孩子一起成長,想變得更很好,那拉長歷程來看,「慢慢更好來」可能是育兒之路最快的方法。 育兒改變就像修心練功,「慢慢來」反而更持久。 提供四個拉近關係使身心健康的有效教養策略:
1.慢慢深呼吸,停止斥責和煩躁的態度。
小孩在被罵或面對嚴厲口氣時,常感到一股壓力,也會自然的不開心生氣,但在習慣不能表露生氣的情況下,就會想逃避或裝沒事好讓耳朵關起來忽略煩雜的訊息,自然接受不到父母的指令,也更不可能會打從心裡的自動自發想完成,大人也是如此,所以先調整態度是關鍵。另外,如果你認為威嚇有效,那也只是孩子因畏懼而在當下做出的短暫行為,是為了停止危險,並不表示真的自發的學到了這件事。
2.慢慢理解現況,移除過多的刺激。
有時候孩子在專注遊戲或陷入自己的世界時,容易忽略口頭聲音的提醒,我們可以先試著理解這個時間這個情況下小孩的想法,如果他正在看電視、正在和兄弟姊妹一起玩,那可能口頭提醒很容易被忽略,我們可以調低電視音量,或是走到他面前暫緩遊戲再好好說。有時也可運用其他感官提醒,走到面前是增加視覺刺激,也可以把東西放在手上或握握他的手讓孩子增加觸覺提醒,接收訊息。另外,當孩子與父母意見不同時,也可以試著專心地凝視孩子的雙眼,聽一聽他的想法,理解這個現況下他的感受。
3.慢慢說清楚,簡短明確的訊息。
孩子發展緣故,如果想按順序說很多事情,或解釋句子太長,你會發現可能連第一個指令行為都做不到,甚至被孩子當成噪音一般的麻木忽略,好像耳朵關起來一樣,因此避免太冗長的語句,簡短具體的說一至三個訊息,或是簡單的提問,讓孩子想一下。例如:「先洗手再吃點心」、「等等吃好吃點心前,要先怎麼樣?」。
4.慢慢練習,給予具體肯定。
我們都希望孩子自律且主動,這是個教養目標和期待,但如果孩子年齡發展上目前處於他律且需提醒的階段,就需要先調整期待也明白孩子目前的挑戰,慢下過多的協助,看見孩子的能力以及可以練習的地方,需要增加孩子的內在動機,鼓勵正向主動行為同時也讓孩子有成就感自信的成長。適時的肯定與幫助可以具體的讚美讓孩子看見自己很好的地方,例如:「你好有耐心的在嘗試」、「沒成功好挫折但是你持續再嘗試」,讓孩子明白下次還能在哪裡嘗試努力。具體肯定,可以讓孩子累積正向經驗和自信,適時地幫助,可以示範且避免過多挫折,另外允許孩子有練習的機會,我常和自己說:「幫太快會讓孩子少練習一次」,「慢」也是父母需要學習的一環。 父母穩定的進步,是孩子最直接的示範,在慢慢練習的過程中看見,其實每一天我們都在變化著。每個孩子都是最獨特的個體,擁有無法比較的專屬寶藏,孩子正以自己的步調在經驗中成長,父母陪著孩子挖掘自身蘊含的寶藏,我們用關愛引導支持,並陪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慢慢練習,看見自己的好且渴望讓自己變的更好,相信孩子的心打開了,耳朵也會跟著打開,那些善意的愛能自然的讓孩子接收到。

童伴與您一起作伴


童伴心理治療所預約表單
line@ ID : @456jzgiy
電話 02-2755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