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6月29日 星期三

父母離異對孩子的愛與礙-淺談孩子的心理適應(劉安柔諮商心理師)

者:劉安柔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參照內政部數據統計,台灣一年有五萬對以上的夫妻離異,近半數的婚齡未滿九年,也就代表正面臨因父母離異家庭變動的孩子,多為九歲以下的兒童。在身心發展尚未成熟的階段,孩子被動接受父母離異後家庭的重新調整,對孩子而言是人生重大事件,與其相對發展年齡之影響有很大的關係,結束夫妻關係轉為父母角色,相信是彼此選擇希望更好的共同決定,在適應歷程中父母的態度與做法更是孩子直接的示範,孩子的身心安頓更值得關注。
以下心理面向提供父母協助孩子心理適應:




1. 大人的決定,避免讓孩子落入兩難。
在孩子眼中,父母關係的調整,是需要從經驗去感受對他們來說真實的差異。父母在決定離異後,可以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讓孩子知道這個選擇所帶來的生活具體調整,而這些調整並不會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愛。避免給孩子選擇的壓力,當然可以在尊重孩子的情況下,傾聽孩子想法,適時調整。無須讓孩子落入選擇的壓力,例如詢問:「之後想要跟爸爸還是媽媽?」。儘管父母知道孩子可能跟某一方主要照顧者關係較親密,還是避免完全交由孩子決定或是跟孩子要答案,可能會挑起孩子內心有一種選擇某一方,就得背叛另一方的為難感受,如果父母很不確定孩子的心意,可先提出父母討論後的想法,再看看孩子的反應如何,若真的適應困難,大人再討論後續調整也無妨。 2. 不互相指責,避免孩子捲入情緒風暴。
一般家庭下,孩子心中爸媽媽永遠是最愛的人,生理發展尚未成熟時,孩子沒有能力完全理解大人想法,父母決定離異對關係有所調整,應該盡可能地減少對孩子的影響,建議避免相互指責說對方的不是,這會影響孩子本能對父母的欣賞與認同,也可能產生對父母的困惑或混淆。孩子不會因為你說對方不好就停止愛父母,但會因為孩子很愛父母而選擇同仇敵愾的跟著你生氣另一方,當下可能讓大人情緒比較舒服些,但只會讓孩子內心更混淆糾結,因為爸爸和媽媽,都是孩子心中的最愛。 3.接納孩子的情緒反應,共同陪伴調適。
每個孩子的先天氣質與主要照顧者的依附關係截然不同,當面臨父母離異的家庭變動,孩子的情緒反應與強度皆有所差異,另外,當每個孩子接受到這個訊息時,想法也不相同,有的孩子會擔心是不是自己不乖做錯事害父母分開?或者是不是以後永遠看不見爸爸或媽媽?等等的想法,請父母先允許孩子有表達的權利,請接納孩子可能的情緒或行為反應,或許生氣、難過、崩潰無法接受,也可能異常冷靜沈默、僵住震驚,或是打岔轉移等等,請陪著孩子經歷他的情緒,試著理解孩子可能的心情和想法,用關愛、陪伴與正向經驗讓孩子能一致的感受到,父母所謂的愛不變這回事! 如果發現到孩子過度的情緒反應持續一段時間,且影響到生活適應,例如焦慮咬指甲、害怕獨自如廁、半夜做惡夢哭泣…等等,可以立即尋求外部資源協助,如心理諮商會談服務,陪伴父母與孩子走過家庭變動的內心風暴,看見那一直都在的晴朗風景。適應家庭變動並不容易,相信大人的選擇是為了更好,也希望我們與孩子都能健康因應。


童伴與您一起作伴


童伴心理治療所預約表單
line@ ID : @456jzgiy
電話 02-2755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