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3年4月8日 星期六

真正懂得的陪伴:談喪親兒童的失落調適與哀悼任務(紀昀諮商心理師)

 者:紀昀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


#社會大眾對於喪親兒童的一些迷思
陪伴喪親兒童度過失落事件帶來的影響,我們需要對兒童的悲傷反應與哀傷任務有正確的理解,成人對於兒童哀傷的迷思,通常與孩子年齡有關,以下是大眾對喪親兒童的失落哀傷常見的一些誤解,我們需要特別留意,以避免落入錯誤的迷思當中:

誤解1:認為嬰幼兒年紀太小不會有悲傷。
誤解2:為了保護幼小孩子不要經驗到失落,不讓孩子參加喪禮是比較好的。
誤解3:因為孩子不懂事,所以家庭成員的哀傷不會對年幼的孩子造成影響。
誤解4:兒童的哀傷只會持續短暫的時間,不會對孩子產生成長的影響。
誤解5:應立刻教孩子面對死亡並處理它,這樣才是讓孩子接受死亡的方法。




#提供喪親兒童真正懂得的愛與陪伴
相較於成人,兒童可能有語言能力表達的限制,所以會以行為表現或生理反應來表達悲傷,往往會以某些獨特的方式來表達悲傷、或是發出求救訊號,例如如:焦慮或攻擊、退化行為、生病、拒食、睡不好、靜不下來、破壞物品、情緒或反應有退縮現象、易怒、成績退步、不專心等。兒童獨特的悲傷反應方式極易被忽略,甚至會受到大人不理解的責怪,使兒童的悲傷沒有出口,孩子也會因深怕失去和分離,在焦慮情緒下出現黏住照顧者的行為、不願單獨睡覺、希望家人抱和安撫,或是發生會過分哭鬧的不適應反應。

學者研究發現,喪親兒童的悲傷歷程需完成一系列的哀悼任務,才能以適應性的方式展開逝者不在的新生活,喪親兒童的哀悼任務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早期任務:瞭解親人已死,及死亡有關之事實,兒童需對生存環境感到安全。
中期任務:接納與理解死亡的事實,探索與評估和過世親人的關係,面對伴隨失落而來的痛苦。
晚期任務:建構個人新的自我認定,投入新的關係,和過世親人維持內在的永恆關係,全心回到該年齡的發展任務、因應發展過度期或特殊節日的痛苦。

喪親兒童很需要情感支持和照顧者的關注,對於兒童的悲傷調適,需要的是有品質的陪伴一段歲月,而非僅僅只是一時的關懷而已,陪伴者應以不催促、不主導的態度,慢慢跟隨著孩子的腳步,提供安全並容納失落悲傷的空間。此外,在陪伴年齡較小的孩子時,除了運用口語之外,還需要具備運用非口語表達的能力,而藝術治療正好扮演了這個合適的角色,在下一篇文章中,我會與大家分享藝術治療如何作爲陪伴兒童哀傷調適的一種方法。...



童伴與您一起作伴


童伴心理治療所預約表單
line@ ID : @mate.tpsy
電話 02-2755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