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你,你就把東西分門別類放好……這很簡單啊……」
「你為甚麼不先計畫一下,總是要臨時抱佛腳……」
「早上起床有這麼難嗎?你不能自己設鬧鐘叫你嗎?為什麼不能做好自己的事……」
「忍耐一下,打針一下就過去了,沒甚麼好怕的」
「在練習一次,多練習就會多熟練……來來來我陪你再一次……」
以上的對話常常出現在親子之間,對父母來說的方式、方法,小孩/青少年不一定想用、會用、合用,父母看似的提醒,隱藏了自身許多的焦慮,往往也會造成親子之間的爭執與衝突。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特質,也會發展出自己習慣的模式,有人面對壓力會選擇立刻面對,有人會逃避到最後一刻再面對:有人喜歡直視衝突,有人喜歡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有人害怕躲避衝突。有人對整齊要求很高,有人覺得東西找得到就好;有人喜歡乾淨,有人覺得只要不髒就好。
不管如何,我們都長大了,直到我們成為父母……父母一定會想給小孩最好的,也會不知不覺地用自己的成功經驗來教養小孩,因為那對父母來說是一個好的、有效的、可行的方式,或許這也是父母習慣的(唯一、唯二的)方式。
但是,這樣的方式不一定可以成為你的孩子的應對方式。你的模式就只是你的模式,沒有最好,也不是唯一,就只是一個選項,看到這裡,大部分的父母都會覺得不可思議、無法理解,但當我們硬是要孩子接受我們的模式、習慣、方法時,衝突也就會因此產生。
親職教養最困難的地方,就是在養育、教養孩子的過程,要不斷地提醒、覺察,你的「________」不一定會是他的(空格請自行填入)。適合你的方式不一定適合你的孩子,有時因天生氣質不同,個性不同,成長環境不同,社會風氣不同。甚至結交的朋友不同,都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我們是一家人,但不一定會完全一樣,給出每個人自己的空間發展自己的樣子,變成教養中最高階的部分。
親愛的父母,你可以……
多一點觀察孩子的特質
讓自己放心安心,不用過多的焦慮,過急得下評論
提供多一點選項,和孩子討論
當然年紀越小的孩子,越容易照著父母的教導而行,這也是為什麼青少年較難教導的原因,但有自己的想法真的完全不好嗎?越有想法的孩子越需要父母多一點的耐心引導,或許他們會發展出更好的模式,屬於自己的style。
親職的難就在:我們自身的經驗在教育孩子的過程,如何傳遞、如何轉化成對孩子有用的、如何促使孩子發展出屬於自己的自我風格。而父母如何覺察自己的情緒、如何保有彈性,如何在適當的時間協助孩子,再再都不是容易的,再再也都是個大學問,非常需要討論、協助與支持。